2006年7月1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九版: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甄清官连银子粉末也上缴国库
小山村欲做清廉大文章
本报记者 曹志男/文 王志浩/摄

  7月10日,迎着淡淡的晨光,载着记者一行人的小车在盘山公路上盘旋了近一小时后,有着“天下第一清官”美誉的明代大清官甄完的故乡——新昌县镜岭镇岩泉村终于在眼前了。
  “那边就是甄完的墓。”顺着村民的指点,记者看到了古朴的墓碑、青石板墓阶。甄完墓刚刚经过修缮,而早在1980年,甄完墓就被列为新昌县县级重点文保单位了。
  每到清明时节,岩泉村的村民都会自发地来这里祭奠甄完。“算起来,他也是我们的老祖宗。”村民这样说。记者了解到,在岩泉村的300多户村民中,有90%以上的村民姓甄。
  “甄清官小时候是放牛娃,读书都读不起。”村道边的银杏树下,村中年龄最长的88岁老人甄春波对记者说。
  家中清贫的甄完出生在1392年,担任过河南布政使等职,而每到一处任职,甄完体恤百姓疾苦和两袖清风的品质都让老百姓拍手称道。
  “听说甄清官当过鉴别金银真假的官,他连磨下来的银子粉末都集起来上缴国库。”说到这里,老人的眼里充满崇敬。
  和老人道别后,记者沿着村中间的清澈山溪来到了刻有“冲霄”的牌坊前。这块纪念甄完为官清廉的牌坊,是村里不久前在百年前老牌坊的原址上重新修缮的。离这块牌坊不远处,则是一座甄完返乡时出资建造的“永济桥”。
  记者从村民的口中得知,除了这些有关甄完的东西之外,村里还有一块“清官第一”的牌匾。
  据说,甄完辞官回到岩泉村后,当时的皇帝为表彰他的清廉,还特意赐给他一块“清官第一”的牌匾。如今,这块牌匾被高高挂在了甄氏祠堂的正中央。
  村支书甄叶康是甄完的第24代后人,他告诉记者,村民都为村里出了个清官而自豪。所以,今年6月份,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村里组织人员对甄完墓进行了修缮并重新建造了“冲霄”牌坊,同时,甄氏祠堂的修缮工作也即将开始。
  据了解,村里的下一个打算,就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,争取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,使村子成为廉政教育基地,并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有所作为。甄叶康说,他们正在收集村子里有关甄完的文物加以保护,并把修缮好的甄氏祠堂建成发扬清廉文化的甄完纪念馆。